庚子年二月十七,逐日品读经典王之涣(公元688-公元742年),字季凌,并州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唐朝大臣、诗人。
曾任冀州衡水主簿,因谤去官,寄情山水十五年。晚年任文安县尉。曾与高适、王昌龄、崔国辅等人唱和,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。
他精于文章,善于写诗,多引为歌词,擅长五言诗,以形貌边塞风景为主。这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,亦是广为传诵的名篇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五言绝句卷。登鹳雀楼唐·王之涣白天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鹳(guàn)雀楼: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。【诗意】夕阳依傍着山峦逐步沉落,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。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景,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。
【赏析】诗人登高望远,但见西边的太阳徐徐地向山下沉去,滔滔黄河腾涌着、咆哮着,向东奔流而去,一泻千里,直入大海。诗人未写细小的风物,事实上,正是这样一幅弘大的图景才组成了此诗雄伟旷达的气势。
诗人着眼于这种雄浑阔大的风物,正是其宽阔胸襟的外化。而且诗人并不满足于眼前所见的这种雄伟宽阔的风物,他想再上一层楼,要望见那千里之外的莽莽群山和滔滔奔流之水。真正弘大壮阔的情形,往往不需要太多文字修饰,只需直笔写去,便能让人体会到高贵之感,王维的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夕阳圆”如此,这首诗中的“白天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”亦是如此。不外白天隐没于山中,黄河奔流入大海,景致虽然漂亮,但消逝也太过迅速,难免让人心有不甘。
如果能站在更高处,获得更辽远的视野,那么山后的白天很可能重入视野,入海的黄河也能继续前行,这又将是一番新的优美体验。而高耸入云的鹳雀楼,正为登楼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更高的角度,吸引着观景者不知不觉地更上层楼。至于更上层楼以后的景致,则留待读者自行想象,要比照实写出更有余味,这正是诗歌中虚实相间的手法。本诗反映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不停进取、努力向上的精神,充实体现了盛唐诗雄浑的特色。
收藏与点赞齐添,评论共转发一致。点击右上角【关注】按钮,逐日品读中华经典……。
本文关键词:「,诗词,」,王之涣,广为,传诵,亚搏手机版app下载,的,名篇,气势
本文来源:亚搏手机版-www.volsunbs.com